
第一 彰銀 華南 存股大PK 投資分析 (下)
放款業務
第一金與兆豐依樣以企業金融為放款對象占了72%,消金房貸僅占28%,與兆豐不同的是第一金客戶比較集中於中小企業,其中外幣美元的放款佔了20%為三商銀最大宗,安泰地政初步認同第一銀的發展方向,觸角伸到國外承做美元外匯走出台灣才是長久之道。
彰銀與華南的傳統放款對象跟第一金比較不一樣,市場上台灣50的大企業大部分都是兆豐的客戶也獨佔放貸品質最肥的業務,而其餘公股銀行就要各自努力,譬如說華南金努力發展消金與信用卡業務,當年也是第一個跟悠遊卡結合的銀行,筆者本人就使用華南的信用卡多年,覺得服務跟折扣都很很不錯也不會亂改紅利規則。兩家銀行因成立之初實為民營銀行的歷史因素,早期默默的奠定中小企業的徵信業務近幾年已發展個人房貸業務為主,如上圖目前上述佔了總放款皆超過一半,至於彰銀與台新金的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安泰地政決定不討論請讀者自行查詢資料,經營權之爭反正對彰銀不是好事就對了。
房屋放款業務
行庫主管分析最新一波農會搶爭房貸趨勢,從個人貸款到建商整批性房貸合作案無役不與,已經由中南部以路延燒到大台北地區,據悉農會低價搶市的利率為1.5%,根據中央銀行統計五大銀行2017年房貸平均利率為1.65%,導致三商行及民營銀行房貸業務的流失。目前正值2013年發出大量建照而現在拿使照交屋時期,為吸引自主買客建商除了價格讓利已祭出優惠房貸,農會不僅以低利率殺到見骨,成數也給得很大方地段好的房屋可以貸到八成以上。銀行法規定銀行對於住宅貸款不能超過總存款的30%,以該規定分析三商行的房貸業務被農會半途殺出程咬金加上銀行法72-2條緊箍咒,利潤雖然不錯但日後要維持成長動能想必是日益艱難。
安泰觀點
本益比的走向也是差距有限齊上齊下,代表市場上的投資人也認為三家銀行投資屬性雷同,2016年日本央行開始實施負利率造成全世界擔心於是銀行類股紛紛被拋棄,市場認為公股銀行最不能拒絕民眾開戶跟存錢,加上因受央行控管若真的施行負利率,銀行的利差一定很難看故本益比下滑到10倍,到了2017年美國聯準會不僅不降息還數度升息確立世界不會走入負利率,加上年初大盤走多頭漲勢至此本益比開始回升到如今15倍。早期第一金的ROA還蠻差的只有0.7%,但是在放款對象的優化跟整合下近幾年ROA全力上升達到1.2%,以進步的幅度來說可是位居首位,反觀華南在浮浮沉沉之後去年ROA又回到1%若以嚴格的標準評價可說是沒有進步。
現金股利以彰銀最可憐沒有一年超過0.4元,筆者最後決定處分彰銀也是因為配息真的太低讓我受不了,反觀第一金從2012年開始改過自新,現金股利年成長率超過20%真是讓人感動。銀行業的EPS往往帶有水分要怎樣洞悉真實的獲利呢?安泰地政建議直接就以現金發放率比較即可,某些銀行很會做帳每年做出來的EPS都很亮眼行事也很高調,結果一毛錢都配不出來的大有人在,我們在這邊就不舉例子免得不給別人一口飯吃。
理論上公司為了提升競爭力都會開發新產品或是追求創新,近幾年的數位金融對公股銀行來說很抽象,在主管機關消極處理下筆者認為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投資朋友們也不要期待他們會做甚麼本質上改變,之前的P2P線上貸款平台現在也沒有下文,還有臨櫃領現金認存摺不認本人跟身分證我就已經投降了!坊間不少網友在投資論壇上教導,如果不懂投資就傻傻的定期定額買三商銀股票,筆者認為確實是一個風險較低的初始投資方法,不過股票市場標準差過大,現金流控管往往是股災來臨時最重要的功課,故請投資人還是要保持糧食充裕。至於到底三商銀PK後哪一家銀行暫居領先地位呢?相信有認真看文章的人都知道不用筆者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