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統一超商 失去星巴克後的日子 (上)

個股研究

便利商店產值

台灣便利商店數於2016年底已達10212家數密度為全世界第二日本為第一,平均2304人就有一家,預期2017年產值將突破3000億。經濟部統計在2011年以前超商的年成長率還有6~9%,不過逐年減少到2016年成長率僅有2%,尤其在2014年後展店數年增率超過總產值增率,且淨增55家並創下新低顯示呈現飽和狀態。

筆者認為超商的飽和度國人日常生活常接觸,街頭一家巷尾又一家應該都不陌生,但若參照鄰國日本便利商店發展,日本近幾年的GDP成長幾乎都不到1%且通縮了很多年,但超商其CAGR均有5%持續到今年依舊同比成長,相較之下台灣的便利商店卻停滯不前可說是一大警訊。筆者認為日本便利商店在商品銷售的質化跟優化調整是一大關鍵,台灣便利商店在商品銷售以食品飲料占最大宗為59%,非食品類佔40%,我們都知道湯湯水水的毛利率最高,何況各家超商放在櫃檯的飲料都是自有品牌毛利率搞不好有70%? 而日本的銷售飲料佔比達到67%,商品的優化顯然優於台灣同業。

 

門市業務

便利超商佔統一超商70%的營收但佔了80%的獲利,上表為統一超店家數7-11市佔率約五成單店營收也是最高約7萬,值得注意的是統一超2015年底總店數為5032家,不僅沒增加對比2014年還減少10家,近幾年7-11以汰弱留強為不同的展店策略,新增營業面積較大的店面,故店數減少但單店營收逐漸提高。統一超員工人數不少超過四萬人可說是國內一大雇主,尤其在偏遠地區提供了不少工作機會對當地小鎮發展可算是一大貢獻,且新店若在非都市區,增加門市空間並創造出個性店,讓來客有新鮮感增進重複消費。生鮮食品方面透過契作與產地管理、食材溯源機制與系統供應商分級管理與實地評鑑,物流中心與門市實地抽查等為消費者把關,目前生鮮蔬果2016年營收已超過10億元,預估可望成為下一個獲利成長動能。

加盟商

經濟部統計的零售加盟商意見調查表,同業價格競爭與電商搶食市場是加盟業者最擔心的環節。筆者相信早期說到小資創業,除了咖啡店早餐店、便利超商一直到現在都是很熱門的選項。周圍1000戶是基本開店需求,一般來說自有店面每月扣除成本後收入約30萬,租賃的店面還需要扣除租金水電費等,一個月下來收入不到十萬是平均值,不過總部規定須至少要兩人專職經營。至於招商會上說店長投入時間每周40小時讀者們參考就好。因為不再以開展店數為業務考量,PSD單店單日營業額的著重,並伴隨加盟制度的改良是統一集團的重點項目,統一超近年在招商加盟主說明會特別提到會提高分潤率可得知端倪,2011~2014年營業費用在總營收增長時不增反減,代表那幾年統一超想節省人事成本且用分潤率壓著加盟商,讓他們外表像是加盟但實際上卻是打工仔。財務報表觀察安泰地政推論分潤率大概從11%調到13%不等,重點是浮動機制的導入,等於是有錢大家賺筆者持正面評價。加盟分潤金額持續上升,相對地PSD也從過往65000元提升到75000元,可知提升分潤率截至目前為止乃雙贏的結果。

加盟店主到底賺不賺錢一直外界想知道的謎團,筆者觀察後的結論是若加盟業主願意活在7-11的世界那應該不錯,怎麼說呢?筆者朋友在桃園開店跟我說,平均月收入五萬而已跟正職員工相差無幾,導入POS輔助系統美其名食品進貨由店長決定,但往往鑑於合約和促銷活動而進行存貨調整,若過期沒賣完只好自己分給家人吃掉,難怪統一超的財報庫存總是控制良好因為都是加盟商吸收。員工基本薪資年年調升且都要加盟主吸收,加上大夜班時有加時薪也找不到人的窘境,故加盟業主有賺到錢沒錯,但是人力跟時間花在店面上極大,筆者的朋友後來是找他大學死黨經營,一起跳下來~~~輪大夜班。所以筆者說若非常喜歡7-11的環境願意活在統一超商的世界,喝他的吃他的玩他們的OPEN獎,加盟統一超算是不錯的考量喔!

7-11統一超 失去星巴克後的日子 (下)

One thought on “7-11統一超商 失去星巴克後的日子 (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