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永豐、台新、元大存股大PK (下)

放款資產品質 上表僅放上永豐的資產品質,因為其帳面上數字比較落後,不過跟其他銀行差距非常有限。逾放比是指逾期半年以上收不回來的貸款佔所有貸款的比率,本島金融環境銀行激烈但又保守競爭,國內市場偏向低利率已經十年,一般大小公司做生意縱使沒賺錢,經營不善頂多倒上下游供應商,通常很少選擇去倒銀行的債,免得在國內聯合徵心中心失去信用無法東山再起,是故銀行逾放比近幾年普遍越來越低,各銀行逾放比平均在0.35%金額皆不高大概在25億上下,作者要提醒現在銀行的利息普遍毛利差平均僅有1.8%左右,用逾放比除以毛利差的計算等於是佔了20%的風險與費用,不過備抵呆帳覆蓋率普遍提列超過500%以上,還不致於威脅到整體的資產品質。 手續費 上表為元大之手續費及資產結構,手續費顧名思義就是客戶在從事某項業務或資產/有價證劵之移轉,銀行辦理或是代辦所酌收的費用,筆者開宗明義對所謂的財富管理項目做出個人的見解,所謂的財富管理項目在台灣以兩大內容為大宗。第一為保費收入,聰明的讀者應該有想到保費收入不是要算在金控底下保險公司的營收嗎? 還記得台灣的金控很多保險業務都玩掛了的基礎事實嗎?

玉山、永豐、台新、元大存股大PK (上)

前言 參考文章 第一 彰銀 華南 存股大PK 投資分析 (上) 民營銀行比公股銀行好一直是國人普遍較有的心態,尤其早期的國銀行員服務態度不佳,硬體設備老舊地點集中市中心讓新社區民眾覺得不方便,民營銀行趁勢崛起,雖然有二次金改等紛紛擾擾之事,然各家銀行紛紛成立金控至今也已經10年應該有個經營段落,筆者之前曾寫過公股金控的比較文章,當時就想進階點連民營的金控也來做個比較,老一倍的投資人偏好國銀認為不會倒是個存股的好標的,不過相信也深覺資產龐大、效率低落的風險讓公股銀行欲漲不易,於是轉而持有民營股票。

豐興鋼鐵TPE:2015 廢鋼之煉金師(上) 投資研究

近幾年中國需求下緩、鋼鐵產業產能過剩導致原物料下滑等因素,筆者已經很久沒有注意基礎建設相關或鋼鐵公司,但是在某因緣際會接觸到豐興鋼鐵卻開啟了研究的動機,原因很簡單這家企業成立已經將近50年且經營者三代同堂,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豐興顯然打破這個成語。一家公司能讓祖孫三代經營想必有不凡的企業文化,不禁讓筆者有著小小的激情。打聽之下發現豐興在鋼鐵界,廢鋼與鋼筋等定價具有話語權,更是讓筆者想讓瞭解一下豐興神秘的面紗,以下圖表跟數字皆來源自全球鋼鐵網、鋼鐵年鑑、年報或官網、數字單位為百萬,若有錯誤請不吝於指教。

第一 彰銀 華南 存股大PK 投資分析 (上)

前言 筆者一直想要來撰寫公股銀行間比較的文章,因起源於家人是老師退休所以當初在股票投資時偏好國有企業如中鋼中華電信等,最後不知怎麼個決定重壓彰化銀行,結果如何資深股友應該都知道。長大後掌管家裡股票部位,確實對彰銀的股票大傷腦筋好幾年。每個股民對公股銀行最重要的心魔就是不會倒不用擔心變成壁紙。查詢具體的事件來檢視實況,行政院退輔會於1975年為成立榮電負責機工程,2012年經營不善工程款接連跳票。當時最大的苦主兆豐銀召集三商行所組成銀行團會議,工廠工人抗議連連,債權金額超過30億在經過重重債務協商與處分後僅拿回1億,銀行團可說是血本無歸最後聲請破產,自此國營事業不倒神話正式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