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銀行 4.8%甲種特別股 投資研究

筆者一向系金融股的長期投資者,原因跟早期自己的經歷有關,加上優秀的銀行在不景氣時有政府的加持,景氣回升時期又可以其靈活性比國有銀行更有競爭性,是故筆者的資產配置相關銀行類股一直是最大選項。聯邦銀行雖然有上市但股價長期以來皆低於票面、成交張數也少,所以一直引不起本人的興趣,直到2017年聯邦銀打算發行甲種特別股(下稱甲特)且利率有接近5%,讓筆者對於其營運況狀產生興趣,進而查詢財報閱讀一番,一讀之下果然得出跟之前完全不一樣的刻板印象,讓筆者忍不出輕嘆錯怪聯邦銀行多年呢!

第一 彰銀 華南 存股大PK 投資分析 (上)

前言 筆者一直想要來撰寫公股銀行間比較的文章,因起源於家人是老師退休所以當初在股票投資時偏好國有企業如中鋼中華電信等,最後不知怎麼個決定重壓彰化銀行,結果如何資深股友應該都知道。長大後掌管家裡股票部位,確實對彰銀的股票大傷腦筋好幾年。每個股民對公股銀行最重要的心魔就是不會倒不用擔心變成壁紙。查詢具體的事件來檢視實況,行政院退輔會於1975年為成立榮電負責機工程,2012年經營不善工程款接連跳票。當時最大的苦主兆豐銀召集三商行所組成銀行團會議,工廠工人抗議連連,債權金額超過30億在經過重重債務協商與處分後僅拿回1億,銀行團可說是血本無歸最後聲請破產,自此國營事業不倒神話正式破滅。

復興航空 最後的旅程能安全降落嗎?

復興航空近日無預警宣布停航並在隔日的董事會宣布解散讓社會大眾震驚不已,接下來外界不外乎是對興航的謾罵與批評等等,開罵之人當然有道理,但是安泰地政想要了解的是經營一家航空公司的風險跟底線到底在哪裡?營利事業若不能獲利還顧的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嗎?相信藉由了解興航的財務可以當作企業管理的失敗案例。我們先環顧歷史興航1951年成立是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最早的業務僅有處理空地勤的代理業務在停業31年後,1983年由國產實業林家接手並改英文譯名為TransAsia Aiways,自1988年重新回復國內航線於2004年由林明昇擴大經營購買機群,增加日本、韓國包機服務及兩岸等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