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公寓最受新加坡投資者青睞

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te),與同樣來自這個城邦國家的房地產投資機構豐樹產業(Mapletree Investments Pte)正在競相返回校園。據地產資本分析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 Inc.)統計,這兩家投資大鱷2016年創紀錄地推動了一波價值162億美元的學生公寓收購狂潮,2017年第一季度又達成價值33億美元的收購交易。學生公寓的投資回報率高於寫字樓和住宅。在投資回報率普遍較低的當下,對於追求穩定收入和較高收益率的養老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來說,學生公寓無疑是一塊誘人的資產。

負利率的真相與陰謀 (下) 想辦法成為債務人

丹麥於2012年級實施負利率到現在已經超過4年,在當地30年期的房貸利率接近零,若採用浮動利率客戶每月攤還的金額是本金減掉利息~你沒看錯~利息是減項不是加項,也就是說銀行從貸款的客戶拿的錢會比借出去還要少,筆者的疑問是那銀行要賺甚麼?商業銀行在這樣的壓力下也不敢跟存款戶收取費用,若讓一般人民也要每年付保管費給銀行控怕會有擠兌效應,讓體質不佳的銀行直接倒地不起,將心比心試問若我們的勞保基金也來開始買負利率債券,同時跟人們說這個最好不會倒大家可以接受嗎?殊不知這樣的恐慌早就蔓延開來,日本的保險箱需求大增賣到缺貨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房產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上)

2015年對不動產是個行情多乖、詭譎多變的一年,在2016年確定實施房地合一的政策下在第四季移轉交易爆大量看起來像是最後的逃命波,尤其是在贈與不動產方面更是一飛沖天,讓國稅局的收件櫃台都可以排隊排到一整個上午。台北市的豪宅稅的實施在年裡開始發酵,再怎麼不懂房屋稅制的爺們,在收到房屋稅單之後也拼命地對會計師和地政士百般詢問其計算基礎及如何應對,在一群專業人士跟權貴階級的斡旋下終於讓國稅局做出一些比較具體的解釋令跟發布房地合一施行細則,在未來景氣無法摸透和新制度實施的情況下,不動產的發展會如何前先來了解總體經濟原本的數據呈現。

負利率的真相與陰謀 (上) 人為控制的市場

最近債券市場英國和德國政府債券的回報或殖利率紛紛創下新歷史低點,疲軟的經濟往往會導致利率債券和債券收益率趨於下移。在經濟的教科書上債券殖利率越低代表越不會違約,反之利率越高但是報酬率也高。只可惜教科書的理論只是一小步,真理是需要被不斷挑戰。知名的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在被授予牛津的博士學位時,教授問他接下來有甚麼人生目的,他說會用接下來的餘生來證明他的理論,他用三年寫出黑洞理論卻用50年去證明,願意去執行跟反覆驗證的人才會被稱為偉大。

德國科技公司成中資收購標的 (譯文)

在這些飆升的數字背後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人口組成狀況發生變化的現狀,這些因素導致其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咨詢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的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格里勒(Andreas Grille)稱,中國現在已經沒了工資優勢,政府已經意識到,在市場上打造全球領頭羊非常重要,也就是說要創建商業帝國。斥巨資進行收購引來的關注不僅是在交易金額上,更多的是在收購目標上,其中一些收購目標被視為對德國在製造業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宏偉計劃具有重要意義。一些公司被視作德國“工業4.0”(Industrie 4.0)倡議的關鍵參與者。這一倡議指的是將製造業數字化,通過互聯網把工廠和消費者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