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屋率與剛性需求
近來網路媒體每每把空屋率當作房地產投機的一項重要指標跟界定,遽聞日本房屋空置率超過13%,已超過800萬戶,攀升速度甚至快過美國或歐洲而何謂空屋必也正名乎先。按照文義說文解字顧名思義無人居住使用稱為空屋,但是何謂無人使用涉及主觀判定難以判斷,例如一個禮拜住一晚就算空屋還是一個月住一個晚上才算空屋?況且鄰居或是管理員也無法全盤了解空置使用實際情況,政府機關對空屋名詞亦有不同的解釋,例如台中地方稅務局認為空屋係指空置未做任何使用或依使用執照用途別是用非住家用或非住家營業用稅率,行政院主計總處每10年有做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時有做空屋實際訪問調查,但是10年才做一次調查頻率太低也不符合現任工商社會與市場需求,普查項目有空閒住宅一詞並定義為:係指無人居住且未供其他用途之住宅,包括建商未售出之成屋(新建餘屋待售住宅)與擁有第二棟以上未經常居住之住宅。而內政部營建署認為空屋係指住宅存量中,可提供居住使用但卻未使用或低度使用之住宅單位。顯然主管機關為了不同行政目的對空屋有不同的定義並無統一標準,依稅務局的解釋顯然要完全沒有使用才叫做空屋、此番解釋跟人民所理解的空屋差距太大本文不表認同,然內政部的低度使用又要如何定義也是不容易,嚴格一點的話若房屋沒有設戶籍可能就是低度使用,畢竟投資客應該都不會把自己的戶籍設在想要買賣的房屋吧?內政部與主計總處之定義顯然比較接近一般人民所理解。
接下來所謂低度使用之定義乃是用台電用電標準為主,畢竟使用量比較大用電的度數應該也會比較高才對,我們一邊正常家庭裡電冰箱普及率已高達94%,雖然電視機普及率也很高但是相對於其他家電冰箱是24小時長年使用不斷電不像電視機畢竟人不在家就不會開著,以此邏輯推斷以一般中型冰箱250公升每月用電基本度數為47度再加上其他電燈、電腦、瓦斯開關加加減減計算下來60度應該是很合理的生活使用基本用電量。故若一個月該戶整體用電量低於60度即被認定為低度使用住宅之標準。下圖為低度使用住宅用電表
新建餘屋(待售)住宅
餘屋通常指具有銷售意圖但尚未銷售之住宅其類型包括建商興建完成尚未售出的待售住宅又建商有可能先做第一次登記後再度銷售所以營建署利用地籍資料、房屋稅籍資料與臺電用電資料,將屋齡五年內、仍維持第一次登記且有銷售可能性的住宅,視為新建餘屋(待售)住宅,下表參照
全國新建餘屋自有統計起平均在25000宅左右幾年前因尚有消化還有慢慢減少的趨勢,然從102年Q1開始餘屋突然大幅增加5000宅至103年Q4餘屋總數達到歷史高峰38241宅,簡單的說這兩年餘屋總共增加了13000宅。尤其是新北市的餘屋從5684宅增加到8956整整增加一倍,台中市也從1847宅增加一倍多到4057宅但高雄餘屋有6722宅僅次於新北市超過台北市甚多也透露南部的新屋銷售市場的供給量這幾年遠遠大於需求量。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綜合說明
全國低度使用存量比例大概一直在11%左右,以全台灣860萬戶數而計約有87萬空屋,而台北市跟新北市比例大概在8%雖然相對於中南部較低但是因為統計上一直以來雙北地區房屋供給較大所以戶數較多,唯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幾年桃園地區的高鐵青埔站與航空城概念區域房屋供給量大增已超越台北市,其空屋數從民國100年起平均每年增加2000戶實不可不慎。在北北桃園區塊總共有26萬戶空屋數佔全國1/3。進一步分析臺北市空屋數量約為6萬多宅,中山區、北投區與大安區宅數較高(約6,400宅~8,100宅)、。臺北市空屋數比例較高的行政區為大同區、中正區及萬華區 (約9.3%~10.1%)。新北市空屋數量約為12萬,淡水區、板橋區與三重、新莊區宅數較高(約9,700宅~13,000宅),房屋類型皆為屋齡5年以下、基本上多集中在淡海新市鎮、二重重劃區、新莊等近年建商大舉進場的重劃區,由此判斷投資客手握的房屋跟建商尚未賣掉的餘屋數量確實不少,本文認為新北市12萬空屋應該有一半以上(6萬戶)是在投資客/建商手裡屬於存貨尚待賣出故這幾年來新北市各重劃區的房屋供給量應該還是會持續超過自住的需求量(剛性需求),加上投資客獲利空間大幅減少已開始慢慢退出市場,若讀者們看了這篇文章應該就知道新北市諸多代銷案件的現場業務跟你說全部賣光只剩一戶這個說法應該聽起來怪怪的吧??不過這時期對於在新北市有興趣置產的朋友建議可以開始慢慢進場挑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