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利率的真相與陰謀 (上) 人為控制的市場
最近債券市場英國和德國政府債券的回報或殖利率紛紛創下新歷史低點,疲軟的經濟往往會導致利率債券和債券收益率趨於下移。在經濟的教科書上債券殖利率越低代表越不會違約,反之利率越高但是報酬率也高。只可惜教科書的理論只是一小步,真理是需要被不斷挑戰。知名的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在被授予牛津的博士學位時,教授問他接下來有甚麼人生目的,他說會用接下來的餘生來證明他的理論,他用三年寫出黑洞理論卻用50年去證明,願意去執行跟反覆驗證的人才會被稱為偉大。越來越多的政府債券發行負利率,也就是說投資人過了20年只能拿到比本金更少一點的錢,這可是一個注定虧損的投資!詭異的是這樣的交易在市場上既然還有人肯接受,瑞士和日本10年期國債交易市場目前就是實質負利率。
安泰地政想要了解到底是誰會對負利率的債券買單,查了一下東京市場跟彭博資訊發現會買這種負利率債券的都是日本中央銀行,或是國家投資的銀行如三井住友、三菱日聯或是瑞穗銀行。廣泛養老基金,保險公司,銀行和尋求低風險資產的其他許多投資機構,基於資本適足率或是政府規定而被迫去持有該債券,於是在總體收益率產生無可避免下降的趨勢。諷刺的是西方國家一直標榜的資本市場跟自由經濟,如今卻是由政府做莊甚至訂價,殊不知這樣的政策有甚麼資格批評亞洲國家操縱匯率跟不夠自由與開放?
負利率也傷害了全世界的商業銀行,世界金融指數在2016年下跌了將近30%,尤其是歐洲銀行的股價因為持有歐豬小國更是災情滿布。許多國家政府跟類國家機構在資金借貸上已經變得非常便宜,但縱使資金便宜銀行還是沒有增加放款給中小企業,原因為放款的信用已經飽和,不管資金成本多低銀行不會貸給信用不良的人。俗話說殺頭的生意人有人做,賠錢的生意無人做,最後造成銀行反而更想對優質的公司放款,諷刺的是這些人原本就不需要借錢。M型化現象造成沒錢的年輕人更借不到錢成家立業而引發產業停滯。
德國的五年期債券殖利率是略高於零。我們觀察兩年期國債,西班牙和意大利也這個俱樂部的成員。低中央銀行利率也擠壓銀行的盈利能力,存款準備金的意思是銀行規定要繳交一定比例的現金到央行帳戶,央行用升息或降息利率來間接調整貨幣供給率跟銀行的槓桿倍數,以前央行會給銀行利息而現在反而要收保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