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的真相與陰謀 (下) 想辦法成為債務人

投資觀點

丹麥於2012年級實施負利率到現在已經超過4年,在當地30年期的房貸利率接近零,若採用浮動利率客戶每月攤還的金額是本金減掉利息~你沒看錯~利息是減項不是加項,也就是說銀行從貸款的客戶拿的錢會比借出去還要少,筆者的疑問是那銀行要賺甚麼?商業銀行在這樣的壓力下也不敢跟存款戶收取費用,若讓一般人民也要每年付保管費給銀行控怕會有擠兌效應,讓體質不佳的銀行直接倒地不起,將心比心試問若我們的勞保基金也來開始買負利率債券,同時跟人們說這個最好不會倒大家可以接受嗎?殊不知這樣的恐慌早就蔓延開來,日本的保險箱需求大增賣到缺貨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傳統上國家為了減輕債務就是持續推動物價膨脹,若進口國外的商品價格越堆越高屬於自然的物價膨脹。今天假設國家欠100億元又不想還那就讓它貶值吧!所以在凱因斯學派的傳統呼籲下,國家們紛紛打開印鈔機製造人為的物價膨脹,讓這100億元在30年後實質購買力只值50億元,並且跟大眾說物價通縮很危險會亡國云云等,事實上通縮確實很危險,但不是對民眾而是對國家而言。承前例若國家現在欠100億元之後是持續通縮,那不就代表30年後要還實質購買力200億元的債務嗎?這樣光是印鈔票可能還不夠還呢!以這個邏輯推理下去的話那誰是最大的受益者呢?美國政府發行16兆美金的國家債務是全世界最大的債務人,所以當然是最大的贏家。

筆者在此跟大家報告一下,通縮早就已經在世界各國慢慢形成,尤其是石油長期維持在40元低點跟天然物資的供給過剩,讓各國原物料價格都創下21世紀以來的低點,已開發國家的名目GDP可能還有微幅成長,但是實質GDP已經是停滯,所以通縮的陰影早就形成而讓各國央行高層頭痛不已。至於通縮對民眾一定是世界末日嗎?日本已經通縮了25年到現在還是世界第3大的經濟體,我朋友在日本生活發現以前的街頭拉麵要850日幣而現在平均只要750日幣聽起來並不差啊,所以我想應該值得用別的角度好好思考一下。

bondrate

說到這裡應該有點眉目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採行負利率吧?很簡單因為負利率就可以把無法通膨的債務減少負擔,前例國家欠100億債務,利率設定到-0.5%這樣過了30年只要還債權人80億近而明目張膽地減輕債務!國家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跟納稅人借錢而不用擔心還不出錢。除此之外國家債券的發行也註定讓投資者成為套牢族群,並且讓持有者處於一個尷尬的恐怖平衡,高盛指出在各國因應iFRS採用的金融資產備供出售的模式下,在每上升一個百分點的利率債券持有人會產生$ 1兆的帳面損失,所以說持有者一方面希望利率拉高但利率真的拉升他們又必須要在財報提列損失。當他們都說全世界不能承擔這些國家倒債的風險,於是乎把這些債務化整回零間接轉嫁給全世界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法。

至於落實到一般家庭要用怎樣的思考邏輯來應對負利率呢?我們認為就是盡量想辦法借錢,利用便宜的資金成本去投資高於利息的產品,例如安泰地政團隊本身利用不動產當抵押品跟銀行借錢進而投資高收益債基金,高收益債的年報酬率在扣除費用後約有5~8%不等,要看在甚麼時機點進場而定,至於投資人怕高收益債會倒的話題筆者日後再談。貸款的利息在報稅的時候還可以當費用列支減少繳稅金額,穩穩地做類似套利的方法每年大概有2~4%不等的報酬給讀者做參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