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附 航太小尖兵 (上)基本業務
〈公司簡介〉
千附實業成立於1980年初期資本額僅200萬到2016年已有35年歷史,可說是資歷深厚的工程公司,千附原為半導體與光電產業管路製程系統商,主要業務內容為廠房的管路設計、配線安裝與施工,最大客戶為台積電。公司近年合併了全鋒跨入了製鞋機領域(編按:兩家公司應均為同一家族經營),併購前全鋒實業營業額約8億本業獲利約6000萬元左右。公司現在總部設在桃園,工廠主要在桃園跟台中潭子、員工人數約900人。2015年營業額創下成立以來新高來到30億達到了另一個里程碑。國內外銷比率約一半一半,航空事業為外銷,工廠與製鞋事業為內銷。
股權結構董事長張瓊如女士持股12%,張家用一全投資公司持有千附做稅負的考量。張瓊如為創辦人張睦雄先生的妹妹,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位董事徐嘉聲,在財報揭露中為張瓊如女兒並持有將近4%的股權,另一位子女徐嘉謙(4%股權)應該也在公司的體系下工作,從這層關係推定徐志宏與張瓊如應為夫妻,慢慢地提拔自己的兒女進入董事會開始接觸公司的營運,並且為以後的接班做規劃。除此之外總經理賴志明在千附服務多年,之前曾在台積電服務也是這家公司的關鍵人物在此不可不提,筆者推測此人應該已經脫離了經理人角色跟張家董監事有點合夥人的味道。公司上市之後總共實施了4次庫藏股買回了金額約為2億,雖然之前有現金增資但之後也有庫藏股實施對於每股EPS的稀釋算是輕微。財經媒體常把千附歸類為水資源概念股甚至當題材來炒作股票,安泰地政查估後發現海水淡化廠的營業額跟利潤均佔不到4%,利潤不到兩千萬實在很難歸類為水資源概念股,不過千附倒是有不少廠務工程是跟水資源相關,簡而言之本文決定不討論千附的澎湖海水淡化廠在此合先敘明。
〈廠務工程〉
千附專注於廠務設施之二次配管、駐廠服務和中小型設施專案,目前在手的專案工程包括台北市兒童樂園與高雄左營地區鐵路地下化、台中水資源回收中心與代操作管理維護,公司係以高科技產業協助其建廠與製程升級或更新,產能擴充, 因應客戶需求而提供系統性的規劃、設計、製造、施工,產品係將客戶的需求透過各專業工程人員的基本及細部設計過程,轉換成相關工程圖面,再進一步結合各相關協力廠商,依據工程圖面完成施工,期間除持續不斷地與客戶進行討論外,尚需確認所有材料設備供應以及施工標準、規格等項目,以確保符合施工品質要求及工期能在限期內達成。因為涉及資金結構及技術層面較深,同時因半導體廠建廠資金龐大,對施工廠商篩選甚嚴,因此設下了同業競爭的高門檻。
〈機械製鞋業〉
全鋒公司成立之初係以製鞋機起家,雖然現在已經不是千附最主要的成長動能但是營業收入依然不少佔了整體營業額30%,加上以筆者的個性總是會特別重視一家公司的基礎業務,目前以Chengfung自有品牌製造與銷售機台。前董事長徐志宏在1980年代以開發製鞋機需要機購設計、油路控制跟電控系統以自動化製鞋機提供寶成、豐泰等鞋業公司以節省人力,鞋業為傳統的勞力密集產業,人力成本因而成為設廠投資之重要考量,寶成等大型代工廠需要更有效率的自動化製鞋機來降低生產成本也是未來的趨勢。
前董事長徐志宏認為未來紡織業一定會被機器取代,到時候自身也會遇到產業升級的窘境。是故當年以全鋒公司從美國進口一台五軸的工具機,機器長度達26公尺在當時可是超大型工具機並花費1億台幣,至此打開了千附轉型航太事業的大門。製鞋的產值約每年3000台,通常是接單後再生產所以幾乎沒有庫存產能利用率良好,ASP約20萬,不過筆者認為在開發出一體成形的機台,針對目前最耗人工的打磨、摺邊、噴膠及壓底等自動化流程後其ASP有每年略微提高的趨勢,雖然機器價格變貴了但是省下來的人力成本勝過價格的增幅,所以可以讓客戶接受漲價導致ASP可以略為增加。2015年銷售額從8億在銷售機台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到9億,毛利率則是維持不變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