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生活。研究分析(下)

個股研究

財務分析

開店要花錢要租空間要裝潢,而對誠品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書本的庫存,為了降低存貨壓力,誠品近幾年跟200多家出版商漸漸地洽談新的結帳方式,採取「銷轉結」方式,也就是賣多少才結多少,聽起來不就是TOYOTAJust In Time零庫存的概念?那是說好聽話說難聽話就是叫零組件供應商吃貨,所以當初在念MBA的時候筆者就在想零庫存好厲害啊,及時下單及時製造一點都不浪費資源呢~搞了半天是塞庫存給上下游;一般來說書店則多是依照進書量跟出版社或代理商結帳,實施所謂的銷轉結,許多大型的出版商應收帳款周期拉長可能出現財務周轉壓力,簡單的說就是寄賣啦,讓我的庫存變成你的庫存,甚至誠品還要求書籍有遺失破損與盤點不一致等必須要出版商負擔部分損失。人文風潮、品味至上的誠品對上游出版商降庫存的手段可說是毫不手軟,種種措施可說是讓出版商幹在心裡口難開。話說回來這樣很惡劣嗎?安泰地政認為做生意而言只是任何企業想要壓榨獲利丟會實施的方法吧,如果有神聖的讀者不恥的話請容筆者點名喜歡塞人家庫存的公司如沃爾瑪、家樂福,電子業最有名的就是鴻海集團喔。

上表圖示誠品的書庫存從2014年大幅上升,凸顯出開店的成本縱使用了大絕招庫存還是直直上升,從40億到2016年竟然來到80億,說實話一年賣的書營業額頂多40億可是庫存確有80億這樣的比率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筆者認為原因可能是以前在台灣可以塞庫存給出版商,但是一出國到了香港跟大陸,人家出版商經濟規模可能比誠品還大,所以在海外的書店庫存塞回來給誠品導致庫存又開始居高不下。唯一可喜可賀的地方是下表的現金部位也有顯著的提升102年是個關鍵點,之前的誠品現金水位可說是岌岌可危基本上要常常跑三點半的銀行,但是在增資以及調整整營運方向、標下了台大醫院的地下街經營權後現金的收益顯著提升,105年現金從2億年年遞增到105年來到35億等於是每股40元,在轉型成為收租金的二房東之後應收帳款天數直線下降,從這邊確實有感覺到誠品的體質已經有大幅改善跟之前嬴弱的資產負債表可說是天壤之別,筆者在這邊為誠品感到窩心並祝福他們可以經營得更好,文化要賺錢才可以持久。

總結

上表為生活的財務簡表,營業比重顯示商場租金佔75%餐旅佔25%,毛利率從25%到去年來到近50%讓市場人士嘖嘖驚奇,淨利率也順勢來到10%2016年獲利達到新高,董事會也很大方宣布配發3.4億的現金股利約EPS8成以上,如果是長期投資誠品的人應該是第一次拿到真正的股利吧,進一次翻開生活的現金流量表從2010年以來只有一年自由現金流是負數,其餘年皆是正數筆者可以簡結商場的經營確實很有現金成分不灌水。只不過安泰地政認為投資人應該把生活當作誠品的商場部門看待而不應該是一家獨立的公司,財報裡找不出誠品與生活的契約關係,是生活無償受讓誠品的經營權還是有一定比率的簽約金讓母公司吸收而成就生活的獲利?? 恕筆者眼拙一直都找不出來。生活的股本4億股價一股200元,市值約80億到底值不值得留給讀者自行評價,反過來說生活的商場經營如果沒有誠品書店的氛圍陪襯可以讓房客願意出比較高的租金嗎?抑或可以創造符合租金的坪效?與母公司的商標授權契約內容不明加上把真正的房租和書店的經營成本轉嫁給母公司,試問如果生活真的只有4億做得起這些生意嗎?十幾年到現在誠品燒的錢到底算誰的?整體來說有把燙手山芋的業務丟給母公司而獲利豐腴的事務配給子公司之嫌。吳清友先生在上櫃時後對投資者的一番話做省思:「沒有商業誠品是活不下去的,沒有文化跟創意誠品是不想活了」,誠品近年不但活起來還越來越壯大倒是真的,在此也誠心地恭喜誠品更上一層樓,不過對於生活的股票本人認為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3 commen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