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彰銀 華南 存股大PK 投資分析 (上)

個股研究

前言

筆者一直想要來撰寫公股銀行間比較的文章,因起源於家人是老師退休所以當初在股票投資時偏好國有企業如中鋼中華電信等,最後不知怎麼個決定重壓彰化銀行,結果如何資深股友應該都知道。長大後掌管家裡股票部位,確實對彰銀的股票大傷腦筋好幾年。每個股民對公股銀行最重要的心魔就是不會倒不用擔心變成壁紙。查詢具體的事件來檢視實況,行政院退輔會於1975年為成立榮電負責機工程,2012年經營不善工程款接連跳票。當時最大的苦主兆豐銀召集三商行所組成銀行團會議,工廠工人抗議連連,債權金額超過30億在經過重重債務協商與處分後僅拿回1億,銀行團可說是血本無歸最後聲請破產,自此國營事業不倒神話正式破滅。

退萬步言假設真的不會倒閉,以高鐵當案例分析,高鐵成立時股本一千億普通股六百億特別股,最後決定減資打掉400億虧損,高鐵在興櫃市場長期以來是成交量最大的股票,也代表很多散戶紛紛買進持有,股價長期在面值以下打轉最後又減資四成打呆,所以除非投資人是在減資前以低於5元的價格買進,不然縱使以現在的股價來看應該還是虧本中。公股銀行上有國家政策下有股東權益要顧選擇在資本市場籌資上市,縱使不會倒閉但是隨著景氣而股價上沖下洗風險應該還是不小。

雖然第一金等美其名為金控,當初整併三業務銀行、保險與證劵可以互相整合,結果三商行分別跟法商巴黎人壽、英傑華保險公司合作,過了將近十年保險部門持續虧損不說,現在連財報及法說會都當作沒有這回事,那我們也不要熱臉貼冷屁股討論免得尷尬吧! 目前為止公股金控的獲利有90%都來自於銀行的獲利,筆者還是稱呼他們為公股銀三商銀吧! 筆者小抱怨一下,公股銀行的財報閱讀起來蠻難受的,基本上看到的是洋洋灑灑的文章,不虧是高考出來的銀行菁英階級的文筆,文中連打擊恐怖分子維護世界人權都成為業務內容之一真是好生佩服,可惜的是財報可不是寫作文比賽而是揭露財務數字,筆者也是盡量從華麗的文字中找出些許蛛絲馬跡,本文大量採用財報狗圖表。

杜邦分析

安泰地政初步認為公股的銀行資源平均分配並常聯合承做貸款,故ROE差異性可能不大,果然查詢後三商銀就像攣生兄弟依樣ROE都在9%左右幾無差距,銀行是打娘胎生下來就是要玩人家錢的商業模式,以募集的股本承受超額的大眾存款可說是以小博大連公股銀行也不例外,所以筆者認為在去除槓桿的因子還原資產總值了解各家銀行的資產周轉率,不過不虧是公股銀行連資產周轉率都依樣年年保持1.6%,可見財政部是有目的的在平均三商銀的資本資源。

 

但是上表看出在淨利率就呈現小幅差異第一最優華南墊底差距大概5%不到,不過華南金在經歷人員改革之後淨利率從30%一路攀升到40%可說是收到顯著的成效。至於營業收入第一金不斷的創前高達到史上新高的450億,華南也不惶多讓不急不徐也突破400億營收,唯有彰銀成長曲線緩慢年營收不到300億跟前兩者足足差了100億,感覺不太能接受,一付懶洋洋的想退休養老樣。

 第一 彰銀 華南 存股大PK 投資分析 (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