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山、永豐、台新、元大存股大PK (下)
放款資產品質
上表僅放上永豐的資產品質,因為其帳面上數字比較落後,不過跟其他銀行差距非常有限。逾放比是指逾期半年以上收不回來的貸款佔所有貸款的比率,本島金融環境銀行激烈但又保守競爭,國內市場偏向低利率已經十年,一般大小公司做生意縱使沒賺錢,經營不善頂多倒上下游供應商,通常很少選擇去倒銀行的債,免得在國內聯合徵心中心失去信用無法東山再起,是故銀行逾放比近幾年普遍越來越低,各銀行逾放比平均在0.35%金額皆不高大概在25億上下,作者要提醒現在銀行的利息普遍毛利差平均僅有1.8%左右,用逾放比除以毛利差的計算等於是佔了20%的風險與費用,不過備抵呆帳覆蓋率普遍提列超過500%以上,還不致於威脅到整體的資產品質。
手續費
上表為元大之手續費及資產結構,手續費顧名思義就是客戶在從事某項業務或資產/有價證劵之移轉,銀行辦理或是代辦所酌收的費用,筆者開宗明義對所謂的財富管理項目做出個人的見解,所謂的財富管理項目在台灣以兩大內容為大宗。第一為保費收入,聰明的讀者應該有想到保費收入不是要算在金控底下保險公司的營收嗎? 還記得台灣的金控很多保險業務都玩掛了的基礎事實嗎?
因此上述各家銀行的賣給民眾的保險不是自己的保險公司,譬如說讀者們應該沒買過過台新金保險或是玉山保險的保單吧?因此他們販賣的保險幾乎都是其他家的保險商品,目前為止走銀行通路佔有率最大的幾家為安聯、保誠、全球人壽等,看到為止謎底揭曉,所謂的財富管理在台灣就是賣保險的的傭金,話說到底本所認為跟一開始手續費的定義有點不太符合,因為該收入不是來自於資產多寡跟周轉率沒關係,而是來自於無形商品銷售的收入,講白話這明明就是傭金不是手續費。至於第二名則為基金的通路包含信託費,各家金控的業務佔比都不高,以國人資訊發達,可以跳過銀行直接跟國外的基金公司洽詢購買基金,甚至直接投資指數型基金的趨勢下,筆者實在很難認為銀行的賣基金業務會愈來越好呢?舉個例子銀行收基金的信託費是要幹麻?是保證基金倒了會賠客戶還是客戶覺得在國內會比較安全嗎?更有趣的是客戶購買的基金單位是真的放在銀行的帳戶上嗎?饒是如此對投資者的意義是在哪裡?筆者認為投資人跟銀行業有空都可以思考看看,不要讓信託費變成為了收費而收費那就喪失它字面的意義了。
上表為永豐金的手續費結構,其證劵收入占比超過40%,比財富管理37%還高出不少算是其中的異類,筆者認為是各家金控分類標準不同所致,應該是把永豐證劵的股票交易和投信基金等這一塊通通都算在手續費所致,饒是如此也看的出來永豐的證劵經營還是不錯遠勝台新與玉山。除此之外各家銀行利息收入與手續費收入都在3比1左右,但永豐金的比率在2比1,說白話就是永豐金的手續費收入佔所有的營收達30%比其他銀行分散的多,我們也知道銀行不能只靠貸款收的利息做生意,以銀行的多角化的期望來說確實有達到分散風險發展業務的目的,筆者對永豐作法持肯定意見。
財務分析
稍微深入比較一下讀者們應該都有所體悟,各家銀行還是有它不同的經營風格與利潤核心,但是就像毛主席說過的不管黑貓還是白貓,只要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銀行因為天生就是要玩人家錢槓桿都很高,所以筆者認為ROE不像其他產業那麼重要,相反地筆者認為ROA才是銀行業的首要指標。上表得出元大金ROA2014年一度到2%看似突飛猛進,經查詢為股本因應金控及併購紐約人壽之變動故影響到ROA,才2015年後就回復到1.4%亦即正常的水位,整體看來各家銀行無分軒輊沒有一家公司是處於明顯的領先地位,唯須注意的是在低利率的環境下整體銀行業的ROA均是逐年往下,體現出市場確實逐漸邁向飽和。
相對的比率看完看一下絕對的營業數字吧,元大金在併購紐約人壽之後有如吃了大補丸、營業額直接從500億跳到800億,年增率20%以上乍看之下是一家高成長的公司,但是保險公司的營收有很大一部分要提列責任保證金、獲利方式為死差益與利差益和投資效益等,簡言之銀行端的利差營收跟保險的營收性質並不相同,營收品質才是最重要,相信讀者看到這邊應該可以認同筆者為什麼要把有無保險業務的金控分開來比較吧? 筆者認為若金控沒有揭露各部門營收那真的是參考參考就好。
稅前淨利率從上表及看出筆者提出的重點,雖然元大的營收暴增但是他的淨利率只有20%跟其營業品質與上文相呼應,除此之外永豐金的淨利率從40%下降到30%,安泰認為營收品質沒有改變、營收又沒顯著增加、淨利率逐年下降應該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亦即永豐的本業競爭力以同業相比確實有下滑的趨勢。相比之下玉山金就屬於穩扎穩打、每年的產出跟利潤比較穩定,至於台新金的淨利率一下高一下低,說穿了是因為一下要把彰銀列入合併報表,一下又不能把彰銀列入合併報表改列轉投資,所以才會前後兩年有極大的差距,因此在有彰銀的影響下台新金的各項數據筆者說實在也不太能掌握。
安泰投資觀
哪一家金控適合投資並長期持有相信是眾多讀者關注的焦點,筆者先從市場價格開始,從上圖可知玉山金在法人跟同業間評價較好享有較高的股價淨值比,從2012年1倍到現在有1.2倍,台新金則是持平維持在1倍,元大跟永豐金則是呈現相反地從1倍跌到0.8倍,甚至一度來到0.7倍。市場長期的評價吾人相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筆者也認為若該金控的股價淨值比長期低於1倍,代表其市場競爭力確實有問題應該好好檢討。
上表現金殖利率比較均以當年股價為準,各家金控現金配息率均不到4%,乍看玉山金不到3%看似好像比不上其他銀行,但筆者提出的觀點是所謂的好公司市場早就反應多年,別看玉山金的技術線型近幾年好像沒漲,事實上玉山金每年都是配股票居多現金只有配一點,累積多年沒有跌就是填權,所以玉山金的長期持有人事實上可是荷包滿滿。金控因為有資本適足率要顧,現金絕對是第一級資本中的黃金資本,若是配現金太多恐會無法承做新增貸款業務。以此而論若金控一直都選擇配股票股利,若長期股價表現不佳長期投資人不排除還在套牢中,並不是每一家金控都可以像玉山金享有高股價淨值比。筆者的小結為玉山金的好股價市場早已反應,至於其他外務繁多的金控股價也反應出競爭力不足的窘境,是故各家銀行的股價已經證明資本市場的效率性,目前近幾年的股價筆者認為沒有甚麼價值低估的空間可以介入,但若投資人很相信銀行不會倒,一年有3~4%的配息率就滿足的話也不妨在短期的波動中找機會進場。
讀者請注意報告內容、陳述或主張非視為買賣或提供買賣任何有價證劵之邀約、邀約之引誘,投資人若引用此篇文章作證劵買賣需完全自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