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邦銀行 4.8%甲種特別股 投資研究
筆者一向系金融股的長期投資者,原因跟早期自己的經歷有關,加上優秀的銀行在不景氣時有政府的加持,景氣回升時期又可以其靈活性比國有銀行更有競爭性,是故筆者的資產配置相關銀行類股一直是最大選項。聯邦銀行雖然有上市但股價長期以來皆低於票面、成交張數也少,所以一直引不起本人的興趣,直到2017年聯邦銀打算發行甲種特別股(下稱甲特)且利率有接近5%,讓筆者對於其營運況狀產生興趣,進而查詢財報閱讀一番,一讀之下果然得出跟之前完全不一樣的刻板印象,讓筆者忍不出輕嘆錯怪聯邦銀行多年呢!
特別股發行條件
首先對甲特的發行條件簡單介紹,聯邦銀系以現金增資方式發行合計200000千股,每股面額新台幣十元,每股以50元溢價發行,合計在市場上募集100億元。至於甲特的權利義務系屬於無到期日、年利率4.8%(五年期IRS利率0.891%+3.908%)、五年公司並享有重設利率的權利,股息發放規定與其餘金融股相似,即特別股之股息發放若使聯邦銀資本適足率低於法令或主管機關規定最低要求,聯邦銀得決議不發放特別股股息、亦不累積於日後有盈餘年度補償亦即非累積特別股。以上為甲特的簡單介紹,其餘內容作者下文併述。
資本與股東結構
股東組成皆為林榮三集團當然是無庸置疑,惟令筆者訝異的是大股東們持股合計竟然超過77%! 該比率恐怕是筆者在台灣證券市場看過持股最高的案例!筆者有點懷疑聯邦銀的股權結構基本上已無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籌資的功能,加上股價又長期在票面附近,是不是哪天他們會考慮讓聯邦銀行普通股下市?況且換個角度想也許聯邦銀真的體質好,讓大股東都捨不得在上市之後又紛紛買回來。股東結構圖顯示普通股個人持有比率僅有19%,但是特別股個人持有率達到47%幾乎跟法人同水位,再者特別股持有100~200張的個人有150人、持股比率約13%,可見除了筆者以外也不少人覺得甲特有利可圖呢?!
加強資本適足率是聯邦銀發行特別股的目的,根據巴賽爾協定要求自2019年起第一類資本適足率必需要從往年7%達到8.5%以上,對體質不好的銀行來說挑戰不小,聯邦銀在增資後維持與同業相同的資本適足率下,預計未來三年可逐漸擴大7倍以上的風險資產(例如放款),在相同業務的利差表現下,淨利息收益預估將隨著放款規模而逐年增加。
信用卡業務
聯邦銀的特色是以小而美的觀念經營,大台北地區的分行47家佔了一半,實體店面採取集中資源的方式讓筆者頗為欣賞,近年可說是使勁吃奶的力氣狂推信用卡且頗有成果,2017年的資料統計信用卡簽帳金額前五名不外是我們熟悉的國泰、中國信託、玉山、花旗等大型金融機構,但本所查詢遽然發現第七名竟然就是聯邦銀行、六個月內有效發卡張數突破100萬張、簽帳金額860億可說是跌破筆者的老花眼鏡啊!
聯邦銀的信用卡循環利息的收入可達7億績效可說是非常好,十幾年前喬治瑪莉現金卡事件,導致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滾出大量的違約風暴,此後就信用卡利率太高民眾盡量不用信用卡借錢已成為民間共識,因此卡友都是因為忘記卡費而繳納利息,舉例筆者本身持有大潤發聯名的台新金信用卡,去大潤發結帳刷卡時可以加碼0.6%現金回饋,可是有一次忘記繳費,期間過後先罰300元、再加計利息讓本人哭天搶地,算了半天菜錢完全沒省到真是心痛不已! 現今用信用卡借錢承受16%以上利息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聯邦銀不虧是信用卡的發行大戶,充分利用消費者的習慣收取遲延利息展現集腋成裘、積少成多的威力,筆者甚至認為該7億幾乎是風險極低、穩賺不賠的業務。
海外投資
每家金融業的投資部位因為國內利率甚低,紛紛跑到海外投資,所以各家金融業、保險公司基本上都是滿手國外金融類股的債券,運氣好的話在低點買進,是有可能享有好幾年的利息加資本利得的雙重獲利。聯邦銀的投資約450億部位不可謂不大,利息年收入100億有18億來自於此,雖然僅有揭露無活絡市場之債券投資,但在筆者查詢歷年財報後終於發現,該部位是投資吉利美與房地美的債券、平均利率約3.5%,且有一半的債券到期日到2028年,聯邦銀行資金成本平均約0.6%,因此就結果論利差可說是躺著賺!吉利美的簡稱是美國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至於違約風險如何請讀者自行查詢『次貸風暴』事件始末。
安泰觀點
聯邦銀的營業額歷年來穩定增加從2013年80億到2018年已經超過120億,年增幅度8%,唯值得注意的是營業淨利在2015年約30億後近年並無持續增加,稅淨利率反而降6%,也顯示出金融業在乎的不是營業數字而是盈餘品質的重要性。此次特別股募集金額為100億,淨利要先發給特別股股東,換句話說一年必須要給投資人4.8億的特別股息之承諾。筆者無腦的粗算聯邦銀的年均獲利下限約23億,也就是當季報發布之時投資人即可知道今年是否可以領到特別股股利,算是簡單容易評估。聯邦銀普通股的股息與成交價位讓投資人長期殖利率約在5%,而且配股票比配現金多,筆者的想法很簡單,特別股的殖利率上市後約4.8%並不比普通股低多少,但從歷史的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國內外特別股的波動率硬是比普通股低了好幾個標準差,是故在風險報酬比的考量下,對聯邦銀營運有信心的朋友,投資特別股當然是比普通股更好的選擇喔。
讀者請注意報告內容、陳述或主張非視為買賣或提供買賣任何有價證劵之邀約、邀約之引誘,投資人若引用此篇文章作證劵買賣需完全自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