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員工的投資啟示

投資觀點

筆者自認為是長期投資人,檢視手中持股發現平均持有時間約2年,至於兩年算不算長期投資呢倒真的是見仁見智~,畢竟每個人投資週期不盡相同。當本人對某一家公司產生興趣時就會想辦法打聽有無朋友在該公司工作,譬如IC設計族群身處消費產品需求下修導致手上滿是庫存,股價順勢下修重新引起我興趣,我朋友的前同事有在該公司工作,但他覺得公司技術層次不夠、辦公室政治複雜、職場鬥爭文化、工作環境不佳等等,近而評價該公司不值得投資。根據心理學及筆者無數次探聽,很少人會私下認為自己服務的公司很好值得推薦,每一位員工都覺得自己應該值更多薪水,現實中每一個老闆也都覺得員工薪水給太多,此乃商業社會中勞資雙方的宿命。

讀者若不信可以捫心自問你覺得自己服務的公司好嗎?會推薦你兒子進來上班嗎? 筆者始終認為好公司不一定有好價格,因為主流市場已經充分反應,例如台積電每天媒體好評震天響,重點是你能不能在幾年前300元以下時看的到他現在的好?壞公司有時反而會有好的價格浮現因為負面消息已充分反應,投資人在乎的是風險報酬率,至於複雜的公司文化那是員工的事情與我無關,公司的鬥爭文化若外人不知道或不在乎,那股價恐怕一輩子也不會反應此等”利空”~

既然有此諸多因素我們要如何判斷資訊的品質好壞? 筆者會了解該朋友是否有投資的經驗?是否以老闆的角度還是僅以員工的角度看待公司? 譬如說該員認為公司給予的待遇不佳、福利不好等,筆者會想知道確切的數字及競爭對手的相對待遇,畢竟我不是甚麼道德分子也從不認為”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云云,資本主義乃將本求利,以老闆的角度每一個員工一定是貢獻值超過雇用他的成本公司才會決定聘用,是以會有每員工產值與每員工淨利的概念,若只是以自己的不公平待遇來評價公司那代表他沒有正確觀念參考性極低。台積電能夠與英特爾在技術製程上勝出,也是長期用台灣的人事成本(俗稱新鮮肝)製作晶片,但可以用美國的商品價格賣出以取得高毛利率不是嗎?

筆者有幾次在探聽到員工對公司待遇不佳時反而決定大筆買進公司股票,因為代表公司懂得調配資源並且以整體股東為最大利益,道德與獲利有時無法兼顧,俗話說換個位置就換個腦袋,當你坐上這個位子想法一定不一樣,記住當開始投資時你已經成為資本家而不是幫老闆做事的打工仔!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