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下)

上表藍線為雖然房屋平均年齡為17年但是細分起來標準差距不小,有一半以上的房子都是老舊的公寓但另一半卻是新房子或是蓋好不久的新古屋,真正18年的中古屋反而不多。個人感覺整個房地產呈現M型化,老舊多年的公寓或是舊房子因為價格較低交易熱絡,新市鎮的崛起讓人可以改變生活周遭的環境,享受綠地公園跟寬闊的人行道,走路行車不再擁擠,所以在各中南部和新北市地區的新房子紛紛讓消費者買單,不過炒作投機的熱錢在裡面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空屋率與剛性需求

行政院主計總處每10年有做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時有做空屋實際訪問調查,但是10年才做一次調查頻率太低也不符合現任工商社會與市場需求,普查項目有空閒住宅一詞並定義為:係指無人居住且未供其他用途之住宅,包括建商未售出之成屋(新建餘屋待售住宅)與擁有第二棟以上未經常居住之住宅。而內政部營建署認為空屋係指住宅存量中,可提供居住使用但卻未使用或低度使用之住宅單位。顯然主管機關為了不同行政目的對空屋有不同的定義並無統一標準,依稅務局的解釋顯然要完全沒有使用才叫做空屋、此番解釋跟人民所理解的空屋差距太大本文不表認同,然內政部的低度使用又要如何定義也是不容易,嚴格一點的話若房屋沒有設戶籍可能就是低度使用,畢竟投資客應該都不會把自己的戶籍設在想要買賣的房屋吧?內政部與主計總處之定義顯然比較接近一般人民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