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的真相與陰謀 (下) 想辦法成為債務人

丹麥於2012年級實施負利率到現在已經超過4年,在當地30年期的房貸利率接近零,若採用浮動利率客戶每月攤還的金額是本金減掉利息~你沒看錯~利息是減項不是加項,也就是說銀行從貸款的客戶拿的錢會比借出去還要少,筆者的疑問是那銀行要賺甚麼?商業銀行在這樣的壓力下也不敢跟存款戶收取費用,若讓一般人民也要每年付保管費給銀行控怕會有擠兌效應,讓體質不佳的銀行直接倒地不起,將心比心試問若我們的勞保基金也來開始買負利率債券,同時跟人們說這個最好不會倒大家可以接受嗎?殊不知這樣的恐慌早就蔓延開來,日本的保險箱需求大增賣到缺貨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負利率的真相與陰謀 (上) 人為控制的市場

最近債券市場英國和德國政府債券的回報或殖利率紛紛創下新歷史低點,疲軟的經濟往往會導致利率債券和債券收益率趨於下移。在經濟的教科書上債券殖利率越低代表越不會違約,反之利率越高但是報酬率也高。只可惜教科書的理論只是一小步,真理是需要被不斷挑戰。知名的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在被授予牛津的博士學位時,教授問他接下來有甚麼人生目的,他說會用接下來的餘生來證明他的理論,他用三年寫出黑洞理論卻用50年去證明,願意去執行跟反覆驗證的人才會被稱為偉大。